隨著WTO的加入,當今的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同時在這樣的背景激勵下,各個企業的質量管理意識也在逐步提高和加強,ISO9000族系列標準的引入,不啻為中國的企業發展壯大指明一條光明大道,尤其表現在企業的質量管理上。
ISO9000族標準迄今為止已經經歷了87版—94版—2000版,在這個發展的過程中,ISO/TC176技術委員會也在不斷汲取世界各發達先進企業的質量管理經驗進一步完善ISO9000族標準,使之持續符合企業的發展和提升需要。ISO9000族標準作為對企業質量管理規范化和程序化的最基本要求,適合于各個行業以及不同規模、提供不同產品的組織,通過貫徹ISO9000族標準,對企業的穩定發展具有如下重要意義:
提高組織的產品質量,降低返工率,降低生產和管理成本
增強顧客的滿意度,降低顧客的投訴率,贏取忠誠顧客群,擴大市場占有率
提高人員的素質,增強企業的質量管理意識
規范企業的運作,提高工作效率
重組優化流程,減少瓶頸
職責分明到位,內部溝通高效,精誠合作
打造優秀團隊,增強團隊凝聚力和戰斗力
但是,隨著中國認證行業的興起和目前的熱風,伴隨而來的顧問咨詢公司和認證公司也將越來越多,從事顧問咨詢和認證審核的人員也將越來越多,這必然將帶來不少的弊病,諸如某些認證培訓機構的不正確宣傳,導致在當今的大學校園內ISO9000內審員證考證熱和注冊審核員證考證熱,不妨,請諸位細想一下,也個剛剛走出象牙塔的大學生,沒有任何的企業運作經驗,社會閱歷和經驗的缺乏,管理知識的缺乏,能夠輔導出好的企業嗎?必然會產生東家套西家,南家照辦北家,同時給企業一種錯誤的認識:貫徹ISO9000,就是顧問師幫忙寫一套文件,甚至幫助編造假記錄,再加上目前認證市場的混亂,更加讓企業產生這種錯誤的正確認識,接著產生怨言:我花錢沒有提高管理,沒有達到我的目標,只是買來一堆廢紙,從而導致大多數通過認證的企業不再保持質量管理體系,更別說持續改進質量管理體系了。
通過上述內容看來,ISO9000認證沒用是真實的,是否是還存在別的原因呢?筆者從事認證顧問行業兩年多來,導致上述現象個人認為不外乎以下兩大方面:
—企業
—顧問公司
從企業的角度來講:
—認證ISO9000不是真心要認證,處于跟風現象比較多
—付與顧問公司費用較低,認為是很簡單的事情
—領導層重視不夠,關心和支持的比較少,甚至漠不關心
—人員意識和素質比較低
—不愿接受新生的事物,純粹為了取證
—貫標往往是某個人或幾個人的事情,而不是全員參與
—認為保留記錄是不相信員工
—內審工作走馬光華,流于形式
—質量目標流于空話,不進行管理和測量,制定目標是為了市場
—認為數據分析麻煩,根本不做
—編造假的糾正/預防措施,純粹應付認證公司
—管理評審會議變成茶話會
—隨意選擇顧問公司,目標是只要能夠幫忙獲取ISO9000證書即可
從顧問公司來講:
—打大顧問價格戰,相互壓價
—顧問師的實力欠缺,或根本不熟悉企業的管理經驗
—因顧問費用比較低,投入顧問的時間和精力比較少
—不了解企業的實際情況,體系文件東抄西搬,缺乏創意
—對標準的理解不夠透徹
—與認證機構進行捆綁式發展,互相保護,一起欺騙企業
—不愿深入企業,輔導工作流于表面
所以,我個人認為要想規范認證市場,大力發揮ISO9000應有的作用,除了國家認監委的大力嚴格整頓,隨時監控認證關以外,還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
企業:
—重新認識顧問行業,認證不是花錢買文件
—慎重選擇顧問公司,不可草率從事
—簽署顧問合同不可簽署低于4個月
—分析自身認證真正處于何目的
—領導要足夠重視,要經常過問ISO9000認證工作
—調動全員的參與意識,確保全員積極參與
—嚴格按照質量管理體系文件要求進行運作,寫到的要做到,不打折扣
—內審工作要落到實處,敢于發現問題,受審部門要敢于面對問題和正視問題,并積極改進
—定期收集數據,并進行統計留用
—對于糾正/預防措施要正確嚴肅對待
—對于所制定的質量目標要定期進行考核,防止質量目標成為一句空話
顧問公司
—避免市場價格戰,互相殘殺
—拒絕簽署輔導期限低于4個月的顧問和合同
—提升顧問團隊的實力
—顧問師深入對企業現狀進行診斷評估,為顧問輔導打基礎
—規范監控顧問過程,確保顧問輔導質量
—定期下發顧客滿意調查表,了解顧客的滿意程度,以便及時改進
—避免質量管理體系文件東抄西搬的,導致填寫質量管理體系文件一個樣
—嚴把質量管理體系文件關,組織企業討論會審質量管理體系文件
—定期與企業最高層交流溝通,反映企業質量管理體系推進現狀,提高其憂患意識和警惕力度
—精心培訓企業,避免照本宣科